首頁 > 探索教育 > 108年課綱與探索教育

108年課綱與探索教育

      108年課綱重視「自發」、「互動」及「共好」,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從而透過體驗方式的學習,增進自我價值,進而激發生命潛能, 達到健康均衡的全人開展。

      十二年國教議題引發全民對學生的教育與未來更加的重視,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學校、學生、家長、教育團體及立法部門全體總動員,為了就是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未來與發展。教育部在2011年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明白指出,希望可以「成就每一位孩子」。童鳳嬌(2012)指出,十二年國民教育期望在調適和轉變之下,可以給學生有希望並有未來的教育,讓國家的棟樑更有黃金的未來。孩子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可以多元的學習成長,探索未來找到自己的性向與目標,最終的目標也是希望孩子在面對未知的未來時能更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進而去發展。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指出,最好的學習五大支柱就是學會發展、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轉化個體與社會、學會改變等(轉引自楊惠雅,2013)。從上可以清楚得知學習的意義與存在,也與教育部十二年國教的目標相互呼應,目標都希望能給予學習者帶來知識的成長並啟發個人的行為,引導做事方式與人互動之間增進人際關係。杜威(1938)所著《體驗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書中提及教育的本質就是生活、生長與經驗的重組,並且可以明確的引導方向。

      徐正芳(2005)指出,探索教育的意涵是探索未知的活動,探索內在的自我潛能及探索外在的環境變動。目標是探索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他人的關係及人與環境變動的關係。探索教育操作的方式是藉由團隊操作模式,經過未知的活動共同討論之後實際參與再討論解決方式,其中經由探索教育專業引導員的引導,共同產生問題的解決方式,引導個人在以往經驗的連結與運用。探索教育對於參與者有很多正面的效益影響例如:自我實現、人際關係、創造性思考、生活效能、自我概念、問題解決能力等多項效益(吳崇旗、 翁綾君、吳惠瑩,2010;吳崇旗、翁綾君,2010;黃筱卉、李朝信、李俊杰,2010;薛銘卿、林育正,2009),發展至今日已有許多學校及團體運用探索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營隊及校外教學活動中。

本期青年期刊